| | 添加收藏 / 设为首页
首页 法院概况 新闻中心 司法公开 诉讼指南 法学园地 法苑文化 人民陪审 视频在线 专题报道 民意沟通 执行信息公开 机构设置 破产审判

 

【党史故事】讲述|我亲见亲闻的周恩来总理

  发布时间:2020-12-04 17:43:59


我于1965年调至外交部礼宾司,在那里工作多年,有幸亲历亲闻了周总理的往事。这些往事仿佛一颗颗晶莹剔透的露珠,折射出周总理的伟大人生。他廉洁奉公、实事求是、和群众心连心的优良作风尤其让我刻骨铭心。

廉洁奉公的楷模

简朴是周总理留给我的最鲜明印象。记忆中,他身着一套浅灰色的中山装,严整大方,干净平展。衬衣是旧的,领子和袖口用新的的确良布缝上。两件大衣也都是旧的,修补过多次。宴请外宾,他要求严格按照四菜一汤的标准办,有时还打电话给礼宾司,了解菜单是否符合标准,是否合外宾的胃口。个人请客坚持自费,并从自己工资中扣除。在下榻宾馆餐厅用餐,临别时总要问警卫:饭费付了没有?

外事活动中,周总理始终坚持勤俭节约。有一次,他要礼宾司以国务院总理名义向柬埔寨王后送些蜜橘。鉴于两国友好关系,礼宾司建议,以周总理个人名义赠送似更亲切。他欣然接受,并交代费用由他自己承担,不能向公家报销。随后,秘书拿来周总理当时唯一一张存折对礼宾司的同志说,总理存折上只有400元,尽量省着些用吧。蜜橘本身并不贵,但运费可观。礼宾司几位领导反复商量,集思广益出主意,既按周总理指示不花公家钱,又千方百计节省他仅有的400元存款。最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托可靠的人捎去,省了昂贵的运费。事情办得相当顺利,柬埔寨王后接到礼物后十分感激。

我去过周总理的住所——中南海西花厅,房子太旧了。有一次,趁他赴外地,工作人员把房子修缮了一下,周总理回来后狠狠批评了他们。还有,外出时他一向不喜欢保卫人员过多,尤其反对前呼后拥,觉得那样不利于联系群众。他会见外宾时也不喜欢陪同人员过多。

实事求是的典范

周总理一再告诫礼宾司的同志,向外宾介绍情况要有针对性,要实事求是;不能只讲成绩,不讲缺点;更不能弄虚作假,夸大事实。

1971年10月,埃塞俄比亚皇帝海尔·塞拉西访华,参观燕山化工厂污水处理工程时,接待人员言过其实,还让外宾参观处理后的“污水”养金鱼。对此,周总理指示在赠送外宾的纪录片中删去有关镜头,还让我驻该国大使告诉海尔·塞拉西实情,表示歉意。

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游览长城后来到十三陵地下宫殿参观,宫殿里有许多“游客”。尼克松总统离开后,那些“游客”有组织地登上大客车离开。此情景被随访的美国记者看到了,并很快作了报道,称那些“游客”并非“自然景观”,有弄虚作假之嫌。事后证实,那些“游客”确实“有组织”,一早就去了那里。周总理获悉后严厉批评了这种做法,并在适当场合向美方表示歉意。美国记者盛赞周总理襟怀坦荡。

雨中与群众在一起

在礼宾司的日子里,时任副司长的戴平给我讲了一个故事:1965年夏天,周总理陪同一位非洲国家元首去上海访问。访问结束后,周总理去机场为外宾送行,除了工作人员,送行的还有三千名载歌载舞的群众。外宾登机后,天气突变,狂风大作,雷雨交加,专机无法滑向跑道,只好暂时滞留原地。周总理仍站立在暴风雨中,频频向专机上的外宾挥手致意。警卫给周总理打雨伞,被周总理拒绝了。大家担心总理的健康,又让戴平副司长上前再次给周总理送伞,周总理对他说:“群众不也在淋雨吗?我怎能忍心自己打伞呢?”外宾在机舱里一再挥手示意让周总理离开,但周总理一直在暴雨中等待。此情此景,感动了在场送行的群众,谁也没有走动,他们与周总理一道,冒雨欢送外宾直至雷停雨小,专机发动离开后,才离开机场。送走外宾后,按原计划,周总理留在上海处理公务,外交部工作人员立即返京。可周总理当场指示,要外交部工作人员全部返回锦江饭店。到锦江饭店后,服务员给每人送来一碗热腾腾的姜汤。服务员说,这是周总理嘱咐为大家准备的。

还有一个故事我至今记忆犹新。1957年1月31日至2月5日,周总理访问锡兰(现为斯里兰卡),在2月4日锡兰独立9周年庆祝大会上,周总理发表讲话,讲话中天下起了大雨,锡方工作人员赶紧给周总理打雨伞,被周总理婉拒了。他说,数万群众听他讲话,遇大雨而不散,群众没有用伞,他怎么能忍心独享特殊待遇呢?他冒着雨把话讲完。听众很感动,很多人欢呼:“周恩来,伟大!”“周恩来,真了不起!”访问结束后,中锡正式宣布建交。


(文章摘自《秘书工作》杂志;作者:吴德广)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