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添加收藏 / 设为首页
首页 法院概况 新闻中心 司法公开 诉讼指南 法学园地 法苑文化 人民陪审 视频在线 专题报道 民意沟通 执行信息公开 机构设置 破产审判

 

【党史故事】张爱萍的抗战“诗史”

  发布时间:2020-11-02 17:26:29


被人们称作“儒将”的张爱萍,还有一个“马背诗人”的雅号。他留下的大量诗词不仅是“诗”,而且是“史”;不仅是他戎马一生的历史见证,也是微观党史、军史的组成部分。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后,张爱萍领导开辟了皖东北、苏皖边区、苏北抗日根据地。1942年12月后,他统一指挥盐阜地区的反“扫荡”斗争,运用灵活多样的作战样式,粉碎了2万余日、伪军的大“扫荡”。在此期间,他创作的诗词成为我们了解新四军抗战史的一把“钥匙”。

“神兵夜昏重霄降,尖刀雪亮挖敌心”

1941年2月,张爱萍创作的七律《青阳歼敌》是青阳镇战斗胜利的历史见证:

进驰援北渡军,妖魔卷土漫血腥。神兵夜昏重霄降,尖刀雪亮挖敌心。晨昕鬼卒一网尽,分兵遍扫落叶纷。痛快淋漓复失地,军民欢畅迎新春。

青阳镇是皖东北敌人的心脏,青阳战斗能否打好,关系到新四军在此有无立足之地,关系到皖东北根据地能否打开局面。1941年2月,时任新四军第三师第九旅旅长的张爱萍在充分侦察的基础上决定采取“掏心战术”,集中兵力,首先攻克泗县重镇青阳,然后全歼泗县境内日伪顽匪,巩固和扩大皖东北抗日根据地。

张爱萍根据天时和地理因素制定了攻防并举的作战方案:即利用大雪铺地之天时,第九旅二十五团、二十七团分别从北面、东南方向突然攻击,第八旅第二十四团在西面马公店布防,防御与阻击泗县之援敌。

2月18日夜,在张爱萍指挥下,第九旅各突击部队迅速突破敌前沿,跨外壕、涉冰河、炸围墙,进入镇内与敌展开了巷战。敌人凭借坚固的炮楼固守顽抗,战斗一直进行到天亮。青阳镇内有一座高大而孤立的炮楼,是敌人重点防御工事。张爱萍在侦察时发现炮楼前有一堆芦苇,于是命令战士把芦苇点燃,伪军们被滚滚浓烟熏得晕头转向,不一会儿就纷纷缴枪投降。

19日上午9时许,第九旅彻底攻下了青阳镇,盘踞在青阳镇的伪军一个团被全部消灭。这次战斗,共毙俘伪军副团长以下400余人,并缴获大量武器弹药和物资。

“陈集歼敌获全胜,丧魂落魄寇技穷”

1943年春,张爱萍为庆祝反“扫荡”斗争中首次攻坚歼灭战——陈集战斗的胜利而作七律《陈集歼灭战》:

风送暖鱼水融,月照征途铁马雄。千村人迎招手笑,百户犬卧抚怀中。大圣扬威罗刹腹,小鬼跪降龟壳丛。陈集歼敌获全胜,丧魂落魄寇技穷。

1943年春,日军分多路对盐阜地区进行大“扫荡”。第三师决定由副师长兼第八旅旅长、中共盐阜地委书记张爱萍统一领导反“扫荡”斗争。张爱萍从盐阜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了“敌进我进”的反“扫荡”战术。之所以不是“敌进我退”,源于盐阜一片平原,处处水网,无处可退。

陈集是盐阜军政机关和阜宁县抗日民主政府所在地。1943年日伪对我苏北大“扫荡”后期,日军第三十五师团崖畅野中队在这里安扎据点,成为控制阜宁以西抗日根据地的中心支柱,对我苏北根据地构成了很大的威胁。

张爱萍在全面分析了据点敌情和兵力部署后,决定采用四面包围、多路进攻的战法,并根据敌人入侵陈集后,尚未构建起坚固的防御工事、夜间警戒相对薄弱的情况,制定了夜间攻击陈集的计划。

3月25日晚9时许,二十三团主力5个参战连队利用夜幕的掩护,悄悄地接近了陈集守敌的警戒线。为了不让敌军觉察到新四军的这次行动,沿途各养犬户在白天就将狗关起来了,夜间部队行动时,群众则把狗抱在怀中。至晚10时,我军同时从3个方向发起了攻击。各连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干净利落地突破了敌人的防线,并全歼了20余名仍在酣睡中的日军。经过数小时搏杀,敌人死伤过半。

残敌在混乱中退守到陈集镇西的一个大院内负隅顽抗,张爱萍根据战场形势的变化重新部署,决定从东南和西侧加强攻势,让出西北角,让敌人看到是可能撤退之路,从而将敌人消灭在运动之中。最终陈集歼灭战历时12小时,全歼中队长以下日军89人。陈集战斗的胜利,极大鼓舞了盐阜人民反“扫荡”的斗志和决心。


 
 

 

关闭窗口